邢氏对于赐名这事只是撇嘴, 再是赐名难道就能换个人了?
真成了嫡出?
却是听到五千银子的时候心疼的呲牙咧齿。
她嫁进来二十几年了, 手里也才刚刚这么多。
这可真是人比人要气死人, 迎春这个庶出的丫头也要压自己一头了。
凤姐只当没看见她的贪婪, 行礼告退了。
她提醒是为了迎春在婆家能够挺直腰杆子。
迎春的成功, 可让娘家地位水涨船高。今后再有侄女儿侄媳妇融入贵妇圈子, 就不需要求别人, 姑母自己带着就成了。
这就是隐形的人脉。
只有邢氏这样的蠢货,才会眼睛盯着银子,拔不出来。
次日, 北静王府太妃过府,一同前来的还有张家大舅母。
张家舅母头一日让身边的官司嬷嬷过府,把消息告诉了凤姐。北静王太妃明日带着草帖子过府。
凤姐这边也有准备, 邢氏说话不着调, 可卿能说会道,却在孝期, 不宜出面。
凤姐便亲自上门去请了敏姑妈作陪。
林姑父与张舅舅都是清流中的领袖, 身份十分相称。
贾敏听说迎春的事情, 一口应了。
次日, 北静王府来了北静王太妃, 请了保山就是张家舅母。
荣府这边是贾母凤姐贾敏邢氏。
虽然贾母天真活泼, 但是,婚事讲究成双成对。
贾母算上正好是六人商议婚事。
巳时正刻,荣府大开中门。
风姐带着平儿丰儿, 再有六大徒弟, 后面跟着两溜婆子小丫头在二门恭候贵客。
北静王太妃一见这个阵仗,十分满意。
凤姐身为荣府的当家太太,从一品的诰命的夫人,亲到二门恭迎,这诚意足够了。
至于邢氏没来,太妃也不计较,必定迎春记在张氏脚下。如今是嫡亲舅母保媒,风姐这个嫡亲嫂子张罗十分合情合理。
北静王太妃拦住凤姐不受她的礼,笑道:“二奶奶免礼,大家以后都是亲家了,不在乎这些虚礼。”
张舅母觉得凤姐很给她这个舅母媒人的面子,也拦着凤姐不叫行礼,又对北静王太妃夸赞道:“我这个外甥媳妇,最是尊老爱幼会持家,我们老太太最喜欢听她说话,说是每次见到她都会多吃半碗饭。不是我夸赞,这荣府偌大的府邸,不是我这外甥媳妇能干,到不了如今这个局面。老太太常说,我那外甥是个有福气的,娶了这等宜室宜家,品貌俱全的女子。”
北静王太妃笑着颔首:“嗯,琏二爷在京都的好命运是众多周知。”
张舅母又笑道:“太妃娘娘您的命也很好,北王少年英俊,天子重用。我那外甥女儿,从小都是跟着我这外甥媳妇长大,您家迎娶回去,三代内不用您操心。”
“这话我爱听!”北静王太妃深有同感,直说北静王去湖广,全须全尾回京,就是迎春的功劳。
北静王太妃被众人簇拥着进了荣庆堂,早有邢氏与贾敏迎接在门口。北静王太妃笑的越发开心,忙着伸手拉住贾敏与邢氏:“罪过罪过,免礼。”
一般人都是等人家行礼之后才说免礼,北静王太妃今日一律是不等人家躬身就说免礼。她是超品诰命,儿子是当权王爷,贾敏这个一品邢氏三品行礼,她完全受得起。
作为上位者,北静王太妃十分给贾府面子。
贾敏觉得这亲事结得。她看出,北静王太妃对迎春很满意。
这个时代姑娘出嫁,第一就要看婆婆,夫君再能干,也难挡婆婆刁难。婆婆喜欢的婚事,媳妇嫁进去才会美满。
双方已经默认了婚事,余下的就是仪式,商量嫁妆这些细节问题。
嫁妆上面男家都会透露一个数字,方便女方备嫁。
也有男方没有那么多的聘礼,就会与女方商议,让女方少陪嫁一点,免得被人笑话男家吃软饭。
又或者女方的陪嫁不多,也会要求男方的聘礼恰当一点。
有些嫡母嫁庶女,只要对方不是王府皇家这样惹不起的存在,就会对男方说:“我家的姑娘只有多少嫁妆。”
意思就是你下多了,我也陪嫁不起。
体面人家,都是聘礼多少陪嫁多少。
嫡女也罢了,反正是亲生。
庶女出嫁,那个嫡母愿意贴银子?
嫡母能够把公中的份例给足了,不贪污就是贤惠了。
迎春虽然不是真正的嫡女,她却不存在这个嫁妆的问题。
但是,凤姐还是要问一下,不然到时候,嫁妆多了聘礼少了,有些人欢喜,有些人就觉得打脸了。
北静王太妃就说了嫁妆的事情,北王府按照规矩下聘三万两。
正是京都的行情。
邢氏知道北静王府下聘多少,荣府就要陪嫁多少,闻言心里一个忽悠,迎春不是就有六万的家产?
其中三万要荣府出呀?她是荣府的大夫人啊,这是她的银子啊?
邢氏张口就道:“这么多啊?”
张舅母暗中嗤笑,亏得迎春不需要在这个继母手里过日子。
贾敏冷冷看了邢氏一眼,心中埋怨母亲给大兄聘的什么人?
北静王太妃含笑道:“数目可以商议。”
凤姐接过话:“老爷说了,一切按照规矩来。“
邢氏眼眸一冷,这是拿贾赦威胁她呢!
明明她才是迎春的嫡母!
凤姐又道:“二妹妹跟二爷一母同胞,嫁妆自然不会亏待,太妃安心。”
凤姐就这样应了三万银子。
张家舅母与贾敏都以为凤姐会适当减免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